外接式硬碟機的效能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,包括連線狀況、連接線和裝置類型。本文會提供其中部分因素的相關資訊。
於 Windows 啟用寫入快取處理
如果是在 Windows 系統使用外接式硬碟機,啟用寫入快取處理可提升效能。如需相關說明,請參閱如何提升外接式硬碟機在 Windows 下的效能。
速率在傳輸期間下降
將資料傳輸到外接式硬碟機時,可能會注意到一開始傳輸率較高 (這種情況也稱為突發速率),而到某個時間點後就會發現傳輸速率開始下降。這是因為資料會先寫入目標硬碟機的快取記憶體,等到快取記憶體空間滿了之後,效能便會減慢。檔案類型或檔案大小也會影響資料傳輸速率。舉例來說,如果在資料傳輸期間發現速度下降,可能是因為目前正在傳輸小檔案,而之前傳輸的是大檔案。
介面
介面 | (每秒十億位元) 傳輸率 (每秒百萬位元組) | ||
Thunderbolt 5 | 最高 80Gb/秒 | 或 | 最高 10,000MB/秒 |
Thunderbolt 4 | 最高 40Gb/秒 | 或 | 最高 5,000MB/秒 |
Thunderbolt 3 | 最高 40Gb/秒 | 或 | 最高 5,000MB/秒 |
Thunderbolt 2 | 最高 20Gb/秒 | 或 | 最高 2,500MB/秒 |
Thunderbolt 1 | 最高 10Gb/秒 | 或 | 最高 1,250MB/秒 |
USB 4 | 最高 40Gb/秒* | 或 | 最高 5,000MB/秒 |
USB 3.2 Gen 2x2 | 最高 20Gb/秒* | 或 | 最高 2,500MB/秒 |
USB 3.1 Gen 2 | 最高 10Gb/秒 | 或 | 最高 1,250MB/秒 |
USB 3.1 Gen 1 | 最高 5Gb/秒 | 或 | 最高 625MB/秒 |
SuperSpeed USB 3.0 | 最高 5Gb/秒 | 或 | 最高 625MB/秒 |
Hi-Speed USB 2.0 | 最高 480Mb/秒 | 或 | 最高 60MB/秒 |
*備註:
- USB 3.2 Gen 2x2:10Gb/秒雙通道。
- 電腦與裝置均必須支援 40GB/秒的速度
連線能力
連接線
建議使用外接式硬碟機本身隨附的原廠連接線,許多第三方連接線可能會使用不同的通訊協定,或是製造品質不良,因而影響到效能表現,甚至還可能會損壞硬碟機或電腦。
- 被動式連接線通常長度較長、價格較便宜,速度可達 20Gb/秒
- 主動式連接線速度較快,最高可達 40Gb/秒,價格較高,有各種尺寸。
資源
檔案系統
將儲存裝置格式化為電腦原生檔案系統,可達到最佳效能。如果只打算在 Mac 上使用您的儲存裝置,建議格式化為 Mac OS Extended (Journaled),也就是 HFS+ 或 APFS。至於 Windows,建議格式化為 NTFS。如果需要在 Mac 和 PC 之間交替使用裝置,則建議格式化為 exFAT。但因為這並非這兩種作業系統的最佳化檔案系統,可能無法達到最佳傳輸率。如需進一步瞭解如何格式化儲存裝置,請參閱如何格式化硬碟機。
來源與目的地
如果資料傳輸的來源硬碟機速度比外接式硬碟機更慢,則傳輸率會受限於速度較慢的硬碟機,傳輸速度就會受到影響。此外,如果儲存空間幾近全滿,也會導致效能變慢。
HDD 與 SSD
HDD
SSD
NAND 快閃記憶體類型 | 優點 | 缺點 |
SLC 單層單元 每個單元一個資料位元
企業級解決方案 | 效能更快 資料讀寫最準確 低密度 (每個單元 1 個位元) 低耗電量 壽命長:週期約 90,000 - 100,000 | 最昂貴 |
eMLC 企業級多層單元 每個單元多個資料位元
企業級解決方案 | 效能:快於 MLC 要價低於 SLC 壽命長於 MLC:週期約 20,000 - 30,000 企業最佳化設計 | 效能:慢於 SLC 高密度 (每單元 2 位元) |
MLC 多層單元 每個單元多個資料位元
消費型/遊戲型解決方案 | 要價低於 SLC 可靠度高於 TLC 快閃記憶體 | 效能:慢於 SLC 資料讀寫較不準確 高密度 (每單元 2 位元) 耗電量較高 壽命短:週期約 10,000 |
TLC 三層單元 每個單元三個資料位元
消費型解決方案 | 低成本 | 效能:慢於 MLC 高密度 (每單元 2 位元) 壽命長:週期約 3,000 -5,000
|
QLC 四層單元 每個單元四個資料位元
消費型解決方案 | 低成本
| 效能:慢於其他選擇 高密度 (每單元 4 位元) 壽命短:週期約 1000 |
最近大部分的 HDD 版本都是採用 SATA 連線,但 SSD 則有各種不同的技術,如下所示:
SATA III:也稱為 SATA 6Gb/s,是第三代 SATA 介面,執行速度為 6Gb/秒,傳輸量為 600MB/秒。
PCIe (快捷週邊組件互連介面):此介面通常用於直接將組件連接到電腦主機板,例如顯示卡、RAID 卡等。但最近也有 SSD 採用此種介面。PCIe 有許多版本,但目前所製造的 SSD 採用的是 PCIe Gen 3,支援頻寬最高為 4Gb/秒,而 Gen 4 在雙向模式下最高可支援 64GB/秒。
M.2:也稱為 NGFF (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),可支援 SATA III 及 PCIe 連線,且有各種不同尺寸,兼具多功能與靈活彈性的特質。最常見的是 M.2 2280,尺寸為 80 x 22 公釐。
NVMe:NVMe (Non-Volatile Memory Express) 是專門為 SSD 設計的通訊協定,允許控制器與儲存組件之間的通訊,進而達到最佳效能。此種技術有各種不同的尺寸規格:U.2 獨家使用 NVMe、PCIe 和 M.2。NVMe 的設計是為了進一步探索 AHCI (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) 的潛能,以求超越搭配 SATA 使用時的極限。NVMe 可加強同時接收讀取和寫入指令的能力、降低延遲、節能省電,最重要的是能夠改善效能。
RAID
標準 RAID | ||||||
RAID | 硬碟機最低數量 | 資料保護 | 容錯移轉 | 效能 讀/寫 | 容量使用量 | |
RAID 0 | 2 | 否 | 0 個磁碟 | 高 | 高 | 100% |
RAID 1 | 2 | 有 | 1 個磁碟 | 高 | 中 | 50% |
RAID 5 | 3 | 有 | 1 個磁碟 | 高 | 低 | 67% - 94% |
RAID 6 | 4 | 是 | 2 個磁碟 | 高 | 低 | 50% - 88% |
巢狀 RAID | ||||||
RAID 10 | 4 | 是 | 每個巢 1 個磁碟 | 高 | 中 | 50% |